生物识别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室专门从事模式识别技术、生物信息学和数值模拟与计算机仿真方向的研究及产业化。研究成员包括研究室主任刘元宁教授(博士、博士生导师)、朱晓冬教授(博士)、付宏教授张晓旭副教授张浩教授(博士)、王刚副教授(博士),博士生、硕士生50余人。

  研究室既致力于国际前沿、高水平、具影响力的基础理论研究,又潜心打造顺应市场需求、科技含量高、实用性强的电子信息产品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在国内外学术期刊、国际会议上发表了12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,SCI、EI、ISTP检索论文50篇,获得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5余项,承担国家自然基金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、重大成果转化等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20余项,持续的科研产业经费为各方向的创新与产业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,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,多项产品正在市场应用与商业推广过程中。

  本研究室将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,创建积极、向上、和谐、健康的文化氛围,尽量为研究室的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与人文环境,通过与国内外合作单位和企业的密切联系和项目合作,研究生可获得赴国内外学术交流,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际产品研发的机会。多次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学者、企业高管前来讲学和交流。毕业学生就业去向包括百度、腾讯、360、一汽大众、一汽轿车等大公司,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公司,研究所、大专院校、银行、政府机关等单位。

  研究室多年从事生物特征识别、汽车零部件企业信息化、网络信息过滤、RNA结构分析和预测、siRNA分析和预测、miRNA分析和预测、数值模拟与计算机仿真方向研究,做出过多项原创性成果。

  生物识别:利用生物特征(包括虹膜、指纹、人脸等)图像对人的身份进行鉴定,具有稳定性高、排他性好、准确性高、唯一性高等优点,主要应用于口岸、银行、公安、企事业单位等的安检、考勤和鉴定。该方向主要涉及嵌入式设备、光学系统、图像处理、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。本研究室多年投入于该方向,已完成嵌入式虹膜采集识别一体机从核心算法到硬件设备的研制,并进行样机试制。未来将不断精调和优化设备性能,并在多种应用场景下进行推广使用。

  汽车零部件企业信息化:旨在针对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,打造生产全过程信息化PDM产品,用于帮助企业完善生产流程 ,组织产品结构,提供电子数据的高效安全管理等。通过长期在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需求获取和现场开发,力求产品更贴近用户需求、更优雅、更便捷。该方向主要涉及数据库开发、服务器编程、计算机网络、软件工程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等领域的研究。目前PDM产品已在多家一汽大众的A级供应商运行,未来将在更多类型和业务的企业进行推广应用。

  网络信息过滤:通过旁路监听技术实现局域网内垃圾信息捕获、识别、过滤,减少垃圾邮件对用户的干扰,营造绿色、安全的网络环境。该方向主要涉及嵌入式开发、计算机网络、机器学习、模式识别、数据挖掘等领域的研究。

  RNA结构分析和预测:RNA、DNA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有同等的重要地位,了解RNA的结构可以推测其功能,并为癌症等疑难杂症的治疗设计出新的药物,提出新的治疗方案,是国际前沿的学术问题。本研究室的RNA结构预测方向,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预测RNA结构,并与解放军军科院、第四军医大、美国该流域著名科学家合作,与国际接轨,站在领域的最前沿。

  siRNA分析和预测:是一种导入人体中的与内源性mRNA同源的双链RNA,通过siRNA的介入,能够有效地降解同源mRNA,从而得知mRNA对应基因的功能,除此之外,siRNA还能针对疾病相应的基因,实现基因治疗的作用。通过机器学习的算法对siRNA进行有效预测,并开发相应的预测软件。

  miRNA分析和预测:是小分子RNA,与生命过程中的发育、疾病有关,通过靶向mRNA,在蛋白质水平上抑制其表达,从而发挥生物功能,目前在调节胆固醇动态平衡、调节血管生长、抑癌功能方面的功能已得到证明,本方向在寻找流感病毒的人类miRNA和进行miRNA靶基因预测方面做了研究工作,开发了效果较好的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。

  数值模拟与计算机仿真:提出由机械部件的CAD模型(CAD软件设计图)建立其离散元法分析模型的方法,在此基础上实现CAD软件与自主研制的离散元法分析软件、计算流体力学软件、多刚体动力学软件的集成,从而构建一种集设计和性能分析评价于一体的新型CAE软件。该方向研究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1项国家863项目,1项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,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,6项软件著作权,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25篇。其成果已在部分高校、研究所和工厂得到一定的应用。

  借助于学生党支部与主任助理机制,实施导师组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方法,研究室气氛融洽,学术氛围浓厚,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科研创新能力,各小组的协作方式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思想和能力,提高了大家的综合素质。